企業名稱:天津童之舟自閉癥康復服務中心
電話:022-83523451
手機:18602262377 13002210929
網址:www.slw04.cn
傳真:022-83523451
微信:18602262377 h1098406067
地址:天津市河西區下瓦房大沽南路晶采大廈2層
童之舟家長課堂開課啦~
很高興今天由童之舟一線教師鄭欣老師跟大家分享
《如何培養社交禮儀》
說到社交禮儀,家長一定會問,什么是社交禮儀呢?
為什么要培養社交禮儀呢?
孩子幾歲才需要培養社交禮儀呢?
社交禮儀的重點是什么呢?
我們在家庭中如何培養社交禮儀呢?
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來看一看今天的家長課堂
什么是社交禮儀?
禮儀是社會生活的準則。它是人們約定俗成的規矩。
為什么要遵守規則?
規則不僅僅是為了約束,更是為了讓孩子適應集體以及社會生活,保證孩子被群體所接納。而幼兒時期是萌生規則意識和形成初步規則的重要時期。所以,家庭環境中的規則意識的建立是必需而又十分重要的。
社交禮儀的重點是社交規則的遵守!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么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規則意識呢?
說到社交禮儀的培養,有的人可能覺得離自己比較遠。其實我們生活中有很多情況跟禮儀有關。
比如:家里被孩子搞得一團糟,各種物品扔的到處都是。有的孩子一看到水就要玩。看見別人拿的東西想要上手就去搶。非要穿自己喜歡的衣服,有的孩子吃飯的時候讓家長追著喂,或者到吃飯的時間不吃,過了飯點又要吃。
我們的孩子不擅于透過日常社交活動學習一般的社交行為模式,有些孩子不理解別人的表情和舉動。故此,我們必需有系統地訓練孩子的社交技巧,及早幫助他們認識和遵守社交常規,讓他們學會社會普遍接受的行為,使其能更易為人們接納,發展恰當的人際關系,融入社會,以便長大后能獨立生活。
學習社交禮儀的目的是什么呢?
第1、通過學習規則,知道在一個場合下應該怎么做是正確的
我們教導孩子遵守規則的時候離不開管和教。當孩子出現不恰當行為的時候,家長要去管,更重要的是教,教會孩子什么是正確的,怎么做得體。如果我們只對孩子說:這樣做不對,那樣做不對。那就忽略了重要的事,到底怎么做才對。
第2、清晰的規則給孩子帶來安全感
例如:有的孩子想要什么,家長就會滿足,只要一不滿足孩子就會發脾氣。可是,孩子跟老師在一起建立規則之后,他會明白,做完事情就會得到想要的物品,反而孩子情緒更穩定,不會發脾氣,下課都不愿意離開。
第3、為孩子創造更多的融入社會、參與生活的可能性
讓孩子能被更多的環境和場合接納。例如:幼兒園、學校、興趣班、淘氣堡、電影院、超市、餐廳、賓館等等。
第4、養成好的習慣會終身受益
我們要建立遵守社交規則的意識,并教授遵守社交規則的習慣。它是重中之重。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包含很多的禮儀與規矩,今天我們主要講一下
公共場所的行為規范和交談的禮儀
一、外出大小便的時候要去廁所
之前看到過有孩子有尿意了,家長直接帶著孩子在旁邊的灌木叢或者在墻角解決,其實廁所離他們并不是很遠,有人說這種情景在生活中很常見啊,孩子在花叢或者綠地去小便,孩子年齡小生理機能沒有完全發育完善,不能很好的控制排便,也是不得已為之。
對于一般兒童來說,隨著身體和自我意識的成長會逐漸理解和遵守社會的規范,會形成羞恥感,從而減少類似的事情發生;但是呢,對于我們有些孩子來說就有些困難了,他們如果從一開始就形成了一個不當的習慣,改變起來就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和心思。因此我們應該從小就培養孩子大小便去廁所的習慣。
我們可以結合視覺的策略來教
1.先進廁所再脫褲子
2.提好褲子再出門
3.認識公共廁所及廁所的不同標志
在家里也一樣,尤其是對于一些大一些的孩子,還要教導孩子如廁后要關門,上完廁所提好褲子沖水后再開門出來。帶孩子外出時一要有意識的帶著孩子去公共廁所,帶著孩子去找廁所的不同標志,按照標志找到廁所。二是家長要以身作則給孩子示范,三是帶著孩子上公共廁所,并給予強化。
如果孩子能夠解決在家如廁的問題,并能夠進一步解決外出時如廁的問題,那么孩子外出、上學、購物、就餐、旅游等就方便很多。孩子的生活范圍就能擴大一些。有更多的融入社區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機會。
二、根據場合調整說話的音量
我們在很多的場合都需要保持安靜,比如說:學校、公交車、超市、商場、電影院、地鐵、飛機等等。我們要教會孩子根據場合調整說話的音量。首先我們先要教會孩子什么是安靜,什么是小聲說,什么是大聲說。孩子需要理解這些,并學習如何保持住。
舉例:上課要保持安靜。建議家長平時在家里就要訓練,如果不該說話時孩子唱歌或者喊叫哼歌,家長可以出示安靜的視覺指令卡。讓孩子理解什么是安靜。之后逐漸延長安靜的時間,從安靜1秒到5秒再到10秒,1分鐘再到幾分鐘甚至更長的時間。從家里逐漸泛化到小區再到更多的場合。
孩子需要學習根據不同的場合來調整說話的音量,比如在學校,教室中上課的時候,跟同學和家長要小聲說話。首先要先教孩子模仿說話的音量。大聲說和小聲說,然后在情境中模仿大人說話的音量。我有一個親身經歷的事情,跟大家說說。
我老公朋友的孩子,我們第1次見面是去年夏天,那時小男孩剛上小學一年級,我們兩家都帶著孩子約在餐廳吃飯,這是我和他們家的第1次見面,我去之前老公才告訴我這個孩子是譜系。第一次見面孩子就主動跟我們都打招呼,聲音很大很粗,小男孩底氣很足,很可愛也很有禮貌。接下來我們一起進了餐廳,他依然很大聲的說話,旁邊開始有人側目,他的爸爸和媽媽一直在旁邊提醒孩子小點聲,但并沒有效果。我女兒從一開始想跟哥哥玩,因為他嗓門真是太大了,孩子也離他越來越遠,表現的不想跟他玩了。還在我耳邊悄悄的說哥哥聲音太大了她不喜歡。于是,我坐到了男孩旁邊跟他開始聊他喜歡的機器人并跟他玩了一會兒他帶過來的小玩具機器人,算是初步建立的關系,之后我提議我們一起來玩模仿游戲,讓兩個孩子一起參加。模仿說話的聲音,我大聲說一個詞,他們就大聲說,我正常聲音說一句話,兩個孩子也正常聲音說一句話。我在小聲說,兩個孩子也小聲說,兩個孩子都玩的很高興。也模仿的非常好,之后我們又玩了幾回合,小聲說兩句話,再正常音量說。并且給這些說話的聲音命名,大聲,正常,小聲。孩子學的很快。一會兒的時間就能模仿正常和小聲講話了,我給了他們大大的獎勵(桌上的好吃的)。之后我在小男生耳邊小聲的說,你能把機器人給妹妹看看嘛,他很痛快的就答應了,直接把玩具拿給了妹妹,然后換座位讓兩個孩子坐在一起,并告訴我的女兒如果哥哥聲音太大,你可以讓他學你說話的聲音并提示哥哥要小聲。就這樣小哥哥順利的交到了朋友,并約了下一周一起去淘氣堡。之后每隔一段時間我們都會一起出去玩。對于小男孩來說增加了交流的機會,交到了朋友,他也非常開心。
第三、遵守出行的交通規則
我們有時會看到孩子在馬路中間走,家長在后面跟隨的情形。很多家長苦于孩子沒有安全意識,不懂危險。我們要讓孩子學習安全意識,懂得危險,需要一定的認知理解能力,實際上即使不理解規則,我們也可以帶領孩子遵守規則。
例如過馬路,家長帶領孩子正確示范給孩子,哪怕一輛車都沒有,看到紅燈也必需停下。從遵守規則到養成習慣。出門走路可以養成靠右邊走的習慣走人行道。
在我們的機構里,經常會出現小朋友們自己跑進來,翻箱倒柜的找玩具找吃的。我們可以說這個孩子欠缺基本的禮儀。進到老師辦公室應該要敲門或者喊報告,獲得允許才可以進入,想要碰他人物品,要獲得他人的同意。
有人可能會說了,老師他還小,他不懂。是的,他可能此時還不懂,但不代表家長可以不教導。如果我們帶孩子外出,他隨便就闖入別人的辦公區域或房間。即使是個孩子,也會給我們帶來麻煩和尷尬。日常生活中,我們免不了要去其他人的房間。老師的辦公室,他人的家里。如果孩子具備模仿能力,我們可以通過做示范來輔助孩子。我們也可以用身體輔助來教孩子如何敲門,還要教孩子敲完門之后要等待對方的回應,等對方說“進來”方可進入。
第五、別人的物品未經允許不能動
想要別人的物品,要征得物品主人的同意。有的孩子到別人家做客會亂翻別人家里的東西,家長頭疼都不敢帶孩子去別人家串門。還有的孩子外出看到自己喜歡的物品,會直接上手搶直接拿。這些行為會讓家長很頭痛,有家長反映,我跟孩子說了很多次了,有時還動手打孩子了,下次他還是上手就拿。我們怎么辦呢?通過上面這些行為,我們要教導孩子認知物品的所屬。
1、要幫助孩子建立物品所有權的意識,分清楚自己的和他人的物品。平時在家里我們要創造情景來就有意識的教導,這是媽媽的拖鞋,這是爸爸的拖鞋。這是你的拖鞋。這是媽媽的手機,這是爸爸的水杯,這是寶寶的火車。
那如果孩子的認知理解能力還沒有達到怎么辦呢?
(1)在孩子搶到物品之前,攔下孩子,并且盡快帶離現場。;如果已經搶到手,家長盡快輔助孩子把玩具還給別人,并盡快帶離現場。以保證偏好物離開孩子的視線。
(2)跟孩子說那是別人的我們不能拿。
(3)出門家長可以準備一些孩子平時喜歡的小玩具帶在包里。這時候可以拿出來給孩子,并教導孩子,你可以玩自己的玩具。
2、要教孩子看到喜歡的東西,用恰當的方式向家長表達自己的需求。
這個依然可以先從家里面開始情景教學,第1步:把孩子喜歡的東西先放到孩子看得到拿不到的地方,當孩子看到喜歡的物品,輔助孩子說出,XX,我想要XX,行嗎?或者,我能要XX嗎?;沒有語言的孩子可以輔助用手指并看向家長,之后家長給予強化物,就是孩子想要的東西。
第2步:把孩子喜歡的東西放到孩子可以自己拿到的地方,我們要預判孩子的行為,當孩子看到這個喜歡的東西,表現出來要走過去拿的時候,攬下孩子,并輔助孩子說,XX,我想要XX行嗎?或者我能玩XX嗎? 之后家長要表揚孩子,想要東西你問我了,并給予強化物。無語言的孩子,要輔助用手指并看家長,之后夸獎孩子,你想要XX啊,可以給你。
第3步:讓孩子學會知道物品的所屬。可以在家庭中準備孩子喜歡的東西兩到三份一樣的吃的或者玩的。一份呈現在孩子面前,另一份放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抽屜里或者柜子里,當孩子用語言或手勢提要求的時候,我們拒絕孩子,并告知這個東西是我的,你不能拿。并告訴孩子你的那份/那個在 某某地方,你去拿自己的。這樣孩子被拒絕,但依然是得到想要的,可以減少問題行為。
第4步:找孩子中性的刺激物,就是不太強烈的,有一點想要的東西,來練習拒絕。這步可以先用故事或者視覺提示卡。下一個小節具體講一下視覺提示卡的使用。
3、我們要教孩子用適當的方式向他人借東西或者還東西。別人的東西,自己不能隨意拿走。要征求對方的同意才能玩兒,玩完之后呢還要還回去。家長在生活中要多給孩子做示范,別人的東西要經過別人的同意后才可以碰。如果對方不同意,就只可以看著。要學會接受拒絕。那我們怎么來教呢?
我們就要設計情景,反復地進行練習。我們在家里刻意的設置情景,反復的來練習,然后才可以泛化到公共場所。
第2個我們可以進行視覺支持,制作視覺提示卡。當孩子看到喜歡的東西時我們可以出示視覺指令卡。提示孩子,我們可以站著遠遠的看著。
還可以通過社交故事幫助孩子理解如何來做。我們可以先帶著孩子來讀故事,然后再設計情景啊來幫助孩子練習。那比如說這個故事,當我看到很多新奇的東西時,我很想要。我可以問別人啊,我可以玩嗎?當別人同意時我就可以得到。別人不同意時,我可以遠遠的看著。但是手不能拿。當我這樣做時,家長和老師會很高興。
丁老師在水果課中設置過這樣的情景教學,效果是非常好的的。兩個小朋友一組,其中一個小朋友拿著一個玩具,讓另一個小朋友去提要求借玩具,例如:小明,我能借你的汽車玩一會兒嗎? 另一個小朋友如果同意借,要說,謝謝。拿著玩具回座位,玩大概一兩分鐘,老師會提示小朋友還回去。
再例如:小明,我能借你的汽車玩一會兒嗎? 對方說,不可以。這時候有的小朋友就直接崩潰了,不能接受拒絕,也沒拿到想玩的玩具。受不了了。這時候老師就會輔助告訴孩子,那是別人的,人家拒絕了你,咱們就回去玩自己的玩具。從一開始這個小朋友無法接受,一周之后隨后還是難過到可以接受了,到兩周之后這個小朋友被拒絕之后,自己笑著說,不借我沒關系,我玩自己的玩具。這個小朋友學會了這個技能后更加的能融入集體中。當然我們好的規則學會了也一定要泛化和維持。如果一段時間沒有使用泛化和維持,他的這個技能有可能又會回到一開始哭鬧崩潰。所以泛化和維持也是非常重要。我們之前講的所有的例子,都要需要泛化和維持的。這一點希望家長們一定要重視起來。
六、商場和超市的購物禮儀
第1、購物的時候不要亂跑,不在商場追逐打鬧,跑來跑去
那我們如何做呢?嗯,小一點的孩子呢可以坐在購物車里,大一點的孩子呢可以幫忙推購物車。如果家長覺得孩子坐在購物車里自己選物品就不方便了。可以教孩子用手勢、圖片或口語來提要求選擇物品,也可以到了固定的區域把孩子抱下來,讓孩子自己選。當然,我們還是需要建立孩子在超市購物中跟著大人走的行為。在超市里孩子喜歡的東西太多了,好吃的好玩兒的,孩子可能會直接跑向自己喜歡的那個地方,就忘了跟著大人走。那我們怎么辦呢?
我們可以隨身帶著視覺指令卡??梢詮奈覀冃〕虚_始從超市門口進入口,邊出示視覺指令卡,邊發指令跟著媽媽走?;蛘呃⒆拥氖忠黄疬M入超市。剛開始建立新的行為,我們設計的時間不宜過長,盡可能是進到超市里面只拿孩子喜歡的一樣物品結賬就出來。在這之后,我們可以逐漸提升目標,延長逛超市的時間。
第2、選購的商品要結賬后才能使用
我們有些孩子可能會出現看到喜歡的物品,拿過來包裝袋撕開就吃,如果不讓吃孩子就會發脾氣哭鬧,甚至躺在地上打滾。在公共場合中這個行為會讓家長非常頭疼。那我們如何做才能讓孩子知道這個物品需要結賬以后才能使用呢?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要結合視覺提示圖??梢韵葞Ш⒆尤バ^里的小超市選購,選購完馬上去結賬,如果孩子有要撕開包裝袋的企圖,家長也要提示孩子拿好,迅速帶孩子去結賬,結賬完之后才允許還是打開商品。
第三、學習等待與排隊
我們有些孩子呢在排隊的時候無法長時間的等待而哭鬧。那我們如何能讓孩子接受排隊和等待呢?如果孩子可以等待在小超市買一個商品了,那接下來我們就可以創造機會。前面正好有一個人的時候就去排隊,讓孩子接受站在第2的位置上等待結賬。之后呢就是站到第三的位置上排隊。等待時間慢慢增加。從一個超市泛化到其他超市,再泛化到大超市。提示家長在訓練的時候要選擇人比較少的時間段。也可以同時使用視覺提示卡或流程圖。讓孩子明白選擇物品后要排隊-結賬-離開超市
交談的禮儀
1、稱呼
學會對他人的尊重,說話之前要稱呼。比如孩子想要手機。這個孩子已經可以說出我要手機,也可以叫出熟悉人的稱呼了。那我們就要教導孩子,先喊人,再表達需求。如:媽媽,看手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出現孩子直接表達需求,很少使用稱呼。有時家長覺得能說出需求就可以了,往往忽略了對孩子禮儀的要求。
2、等待
等待對方把話說話,不打斷別人說話。
3、交談的距離
我們要教孩子跟別人說話,保持適當的距離。太遠了別人聽不到,太近了會讓別人不舒服。
4、打招呼
① 問好 可以從家庭成員開始,每天早晨跟媽媽說早上好,跟爸爸再見,說晚安等等。之后再泛化到學校。
案例1:有個孩子,每次來機構,進門就低著頭嘟嘟囔囔不知道說什么。也不跟老師打招呼,也不理別的人,一下子就沖到教室里面去。碰到這種情況我們的家長和老師應該怎么做呢?這就需要家長的配合,老師的強化,才能讓孩子學會如何與老師打招呼。無論孩子有沒有語言,都可以與他人溝通與交流。語言是交流,手勢眼神以及微笑的表情都是交流。我們根據孩子的能力,選擇適合孩子的打招呼方式。如果孩子沒有語言,我們可以用肢體輔助孩子向老師招招手,同時老師給與強化。之后慢慢撤銷輔助。老師的強化也從強化慢慢變成社會性強化。孩子就學會了來機構與老師打招呼的禮儀。之后再泛化到家庭其他成員,例如去爺爺奶奶家,姥姥姥爺家,親親朋友家。有禮貌的孩子大家都喜歡,從而增加了孩子活動的場所。我們孩子學會了打招呼,這是孩子交朋友的第1步。揮揮手,拉拉手,一起玩。這些在我們的親子課堂以及小班游戲課中都有教給孩子們。
② 點頭禮 有就是點點頭打招呼,遠距離不太熟悉的人可以點點頭。
③ 揮手禮 我們的小朋友們上下學經常用的就是揮手禮,看到小朋友揮揮手表示問好。
④ 注目禮 升國旗或者一些慶典
⑤ 握手禮 一般用右手握 3-5秒 力氣不要太大 也可以一邊握手一邊問好
⑥ 鞠躬禮 表示敬重的禮儀 學生對老師 晚輩對長輩
⑦ 擁抱禮 家庭成員之間會經常使用,要教導孩子區分對象。
擁抱的時間以及力量大小。
我們有的孩子喜歡別人就會去擁抱,而且力氣很大。這時候我們要先從擁抱家長開始,教授孩子用合適的力度來擁抱。再泛化到其他家庭成員。
學習打招呼需要具備 一定的溝通能力及模仿能力,比如能模仿:點點頭;揮揮手;鞠躬等在此基礎上輔助孩子使用口語或其他溝通輔具教導孩子問好。也可以使用溝通故事和視覺提示卡教導孩子如何打招呼。主要的是要在情景下多多的練習。
禮貌用語
謝謝 請 對不起 不客氣等等禮貌用語
如何教會孩子使用禮貌用語?
舉例:謝謝
對于別人給予的幫助或獲得別人的東西,都應該眼睛看向對方并說謝謝。我們可以使用社交故事和視覺提示卡教導孩子學習,并創造情景來讓孩子練習??梢杂幸粋€人在孩子身后輔助孩子進行語言提示,來避免孩子說完了“謝謝”又說“不客氣”
從上面我們發現,這些行為規范禮儀的培養,都需要從小養成習慣,從平時的一舉一動中去培養,日積月累,從家中過度到公共的場合。在社交禮儀的培養中,家長的作用非常非常的重要,家長需要學習專業的方法,能夠給與孩子必要的指導。良好行為的建立除了靠孩子自身的努力外,還要靠家長的監督與指導。共同努力,更有利于良好習慣的培養和建立。
家長的在孩子學習禮儀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希望家長朋友們在孩子學習禮儀的時候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則
第1、請家長放手,很多時候我們以愛為名包辦孩子的人生,擔心孩子端水灑了干脆不讓孩子端,要放手讓孩子參與到生活中來,這樣孩子才有機會學習規則。
第2、從消除負面指令開始。既然父母不能永遠替孩子做所有的事情,與其幫助完成,再消沉提醒。不如正面的指導,認真的示范,合理的強化,讓孩子學會技能。例如:孩子搶了別人的東西。 負面指令是:你怎么又搶別人東西,那不是你的。一邊說著一邊搶下來還給對方。
正面指令:還給小明
第3、家長與孩子一起建立清晰的規則
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呈現給孩子
第4、不只是教給孩子一些禮儀的知識,重要的是用行動來遵守規則
第5、堅持 一個規則的建立不是一兩次就能建立起來的,要想形成好的行為習慣,需要堅持。心理學家認為習慣是一個自動化的行為方式,是一段時間內逐漸養成的。如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孩子建立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第6、全家人達成一致的態度 對于兒童建立至關重要
此外我們還可以做一些行為示范:
家長要以身作則,行大于言,我們希望孩子能做到,那我們就要先做給孩子看;成為孩子模仿的榜樣!
給孩子講一些社交故事:在故事中學會如何正確社交
使用視覺提示卡 安靜;等待;手放好;先下后上等等。
而孩子呈現出來的一切,會給我們一份答案。
父母與老師付出的每一份心思和努力,都會體現。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能幫助到您和您的孩子,讓他們擁有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