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名稱:天津童之舟自閉癥康復服務中心
電話:022-83523451
手機:18602262377 13002210929
網址:www.slw04.cn
傳真:022-83523451
微信:18602262377 h1098406067
地址:天津市河西區下瓦房大沽南路晶采大廈2層
在南山,有這樣一支特殊的樂隊,由8名大齡自閉癥患者組成,年齡最大的30歲,最小的14歲。各位選手都能在黑白鍵盤上演奏出一曲曲美妙的音樂,但對于音樂的欣賞和評判,卻難以用正常人的眼光和視覺欣賞。通過音樂,這些特殊的自閉癥患者家庭走在一起。這就是深圳市愛特樂團,目前國內第一個由自閉癥患者組成的特殊樂團。本月中旬,這個成立還不滿一年的樂團,在深圳舉辦了首場音樂會——星星音樂會。借助于這次音樂會,自閉癥患者的媽媽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看到了孩子的優勢特長。借助于樂團,這些媽媽們用愛做支撐,和孩子們在深圳演奏出不一樣的天空。
為了希望 首個愛特樂團注冊成立
位于南山前海路的愛心大廈,是南山區殘聯、南山民政局所在地。正如大廈名字,這里成為很多特殊人員集聚的地方。走進大廈四樓,里面有配套完善的培訓設施和運動場所,比如羽毛球場地、臺球室等一應俱全,此外還有各種獨立的培訓室。
本周一9點鐘,記者來到這里,兩位殘障人士正在愉快地打羽毛球。另一邊的培訓室已經開啟,愛特樂團的副團長——涵涵媽媽,已經在培訓室內支起了電子琴,等待著其他樂團成員的到來。這個樂團,以自閉癥患者為核心。
涵涵是個14歲的自閉癥患者,身著中學校服,獨自在活動場地閑轉,時而沉默不語,時而自言自語。記者主動向他示好,得到的回應確是不著邊際的話語,很難走進他的思維世界。就是這樣一位自閉癥患者,已經學了6年的鋼琴,達到鋼琴六級水平。
9點半,愛特樂團的成員相繼到來,不過當天作為一個普通的排練日,并沒有全部出席,最終參與排練的只有4名成員。
在這支樂隊中,年齡最大的自閉癥患者是貝貝,今年他已經到了而立之年。貝貝媽媽是樂團的發起人,也是樂團的統籌管理者。對于樂隊的成立日子,她記得非常清楚,去年10月17日,正式在深圳市民政局登記注冊。這一樂團是她多年的想法,如今終于轉變成現實。
"成立樂團的想法幾年前就有了,只是不成熟,無法落實。"貝貝媽媽說。五六年前,一支臺灣的自閉癥樂隊來深圳演出,取得了較大影響力,凝聚了大批觀眾和自閉癥家庭,而貝貝也參加了這次演出,獲此啟發,就有了組建樂團的想法。
直到去年,通過不同的場所,貝貝媽媽認識了現在樂團的所有人員,才得以實現。這個樂團以貝貝家庭為核心,凝聚了八個家庭。在這一樂團中,有五位自閉癥患者還是獨生子女,貝貝屬于其中一位,其中三位屬于重度自閉癥。
這些特殊的成員因為愛好音樂走在了一起,通過音樂讓堅強的媽媽們看到了孩子的希望。
走向社會 自閉癥患者尋找歸屬
這8名自閉癥患者各有特長,有的擅長鋼琴,有的擅長繪畫,還有喜歡輪滑的。他們能聚在一起還有個原因,都屬于大齡患者,九年義務教育之后,沒有其他出路,只能待在家里。
貝貝媽媽介紹,目前社會上針對自閉癥兒童的康復機構比較多,多數是民間組織,而且是針對小齡的自閉癥患者。對于14歲以上的自閉癥患者,很少有機構關注。"送到醫院接受治療,都會被醫院拒絕,因為這是世界性醫學難題,得不到任何改善的可能,只能由家庭承擔起撫養責任。"
"這些大齡自閉癥患者,很多家庭選擇封閉在家內,很少進入社會,因為出現在人群中,往往會遭到歧視或者白眼甚至是好奇嘲諷,這對自閉癥患者家庭來說是一種精神折磨。但是總需要找出路,幫這些特殊孩子找到交流的渠道。"
每個自閉癥患者背后都站著一位堅強的母親。"1歲的時候看著一切正常,沒有什么異樣表現,2歲的時候還是不會說話,家人以為是晚學話型,當3歲的時還不能說話,家人就著急了,去醫院檢查,結果被確診為自閉癥兒童,這對家長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無法承受的生活打擊。"涵涵媽媽講述其經歷。
貝貝媽媽介紹,每個自閉癥患者家庭都有相似的生活經歷,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很多家庭由于不能接受現實,只能把孩子關在家內,封閉信息。以至于很多人都不會知道身邊有自閉癥患者的存在。
音樂,讓自閉癥患者有了一技之長并走向社會。實現自力更生是很多自閉癥患者家庭最大的希望,而音樂是最佳的載體。貝貝媽媽10年的堅守付出,通過音樂改變了貝貝的命運。他不僅走進了中國夢想秀節目,還經常參加一些公益演出。貝貝20歲才開始接觸鋼琴,但是用了5年時間就拿到了鋼琴10級證書。
這些特殊成員的媽媽們平時都會相互溝通交流,彼此分享教育孩子的經驗和方法,看到貝貝取得驕人的表現時,不少自閉癥患者家庭主動團聚在貝貝媽媽身邊。
愛特樂團,其名字就是關愛這些特殊的孩子。在貝貝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患者母親圍合在貝貝媽媽身邊,開啟孩子學習音樂的路徑,并逐步走向社會,樂團也讓這些媽媽們找到了生活的寄托。
音樂演出 照亮生活之路
樂團成立后,經過近10個月的磨合排練,這個愛特樂團終于迎來首場專題演出——星星音樂會。
7月12日,在福田文化館音樂主題館正式舉行,這次音樂會的主題是"走進自閉癥孩子的世界"。這次小型音樂會得到了深圳媒體、福田區音樂家協會、深圳市關愛行動公益基金會的支持,不少市民慕名而來。
"這次音樂會總共表演了10個節目,其中7個節目是合奏,還有一個節目是四手十指連彈。"貝貝媽媽談起這次音樂會,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每個孩子都能發揮自己的特長,在這個樂團中找到自己的位置?,F場熱烈的掌聲,也是熱心的市民對這些特殊患者的關愛。"
這次音樂會,樂團不僅收獲了掌聲,還收到市民的愛心捐款。對于樂團來說,是一次身份驗證,也是自閉癥患者走向社會、走進人群的具體體現。
"很多自閉癥家庭傾聽了這次音樂會,相信他們也有信心讓自己的孩子勇敢走出來。"貝貝媽媽說。
這場音樂會背后,是8位自閉癥患者辛苦排練,媽媽們含辛茹苦的付出。在采訪期間,他們正在殘聯的培訓中心排練《溜冰圓舞曲》,僅這一首曲子就需要排練很多天。盡管貝貝、涵涵等學習的是鋼琴,但是在排練時他們只能彈電子琴。原因是鋼琴無法隨身攜帶,較為不便。
在排練時,與正常的孩子不同,這些自閉癥患者單獨彈曲問題不是很大,但是一旦協同彈奏,就會出現問題。
"每個孩子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理解協同的意義,排練時會經常出現意外情況,比如不想彈就會立刻停下,或者離席而去,開始合奏時,也無法達到默契,必須反復排練才行。"
面對這些情況,每位母親承擔著較為重要的角色。在分配的曲譜中,每個自閉癥患者首先練會自己所彈奏的內容,這一部分多是在家中練習。集中排練主要是練合奏部分,在殘聯的培訓中心,時間固定在每周一、周三上午。
排練時,每位母親都會站在孩子的身后,隨時提醒著孩子跟上曲子的節奏,經過無數次的重復練習,在自閉癥患者之間達成默契,形成一曲合奏曲。
這里還有一位義工老師每周過來輔導一次,幫他們掌握合奏的要點。而每位母親,盡管都不是學音樂出身,但是多年陪孩子練琴,也逐漸對樂譜有了基本的掌握。尤其是貝貝媽媽,不僅負責選曲子,還負責電腦制譜。當合奏有一點點成效時,就會給予鼓勵。一上午的排練,鼓勵的話語時刻伴隨在這些特殊患者的耳邊。
貝貝媽媽說,目前這個樂隊已經能彈九首合奏曲子,比如《江南好》《感恩的心》等。"多是選擇一些觀眾熟悉的曲子,這樣才能有受眾,畢竟每一位傾聽者,不僅僅是傾聽這些孩子們彈奏得有多動聽,而是為這些孩子的精神所感動"。
未來發展 自力更生路漫漫
沒有成立樂團之前,每個患者母親最大的憂心就是自己老了,誰來照顧這些孩子。有些母親選擇了再生育,通過兄弟姐妹的血緣關系來化解這一問題。而對于獨生子女的患者來說,不少母親還沒有做好心理準備,也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這一現實。
如今,樂團的成立,為這些特殊患者的母親帶來希望。盡管還處在起步階段,每個家庭還承擔著孩子學琴的主要費用,樂隊所有的工作也由母親們義務承擔。不過隨著樂隊知名度的提升,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開始關注這支特殊的樂團,一家知名的互聯網視頻公司正在為他們拍攝一部紀錄片。
而這次音樂會市民的愛心捐款,有了改善樂隊的條件。比如樂團需要有自己的樂器設備,母親們就不需要再每天背負著沉重的樂器集聚了。
"現在每個月都會參加一次公益演出,多是對方主動聯系我們。"這個樂團不僅走進社區當中,參加社區鄰里節之類的活動,也會參加一些大型的公益演出。"今年,還去了佛山進行了一次表演,也是樂團第一次走出深圳"。
原來由貝貝獨自一人表演的活動,如今隨著樂隊的成立,合奏表演也取代了個人獨奏。隨著公益演出的增加,這些母親們也加緊豐富孩子的排練內容,爭取更多的節目奉獻出來。
不過現實中,也面臨著困難。比如這些自閉癥患者對于鍵盤樂器較為容易掌握,能夠很快地熟悉入手,且成員中多數是學習鍵盤樂器的。而作為一個樂團,需要更多的樂器種類加入,而對于管弦樂,少有自閉癥患者學習。這也造成目前樂隊主要是以電子琴和鋼琴合奏為主,缺少了其他樂器的配合。
面對這種情況,作為團長的貝貝媽媽,希望借助于這一平臺,吸引到更多的自閉癥患者加入到團隊中來,這也是她正在著手實施的。"原來沒有這個條件,現在有了捐款,可以讓更多的患者家庭受惠。"
目前樂隊受到的制約還有排練場地以及師資力量。
"場地有限,還有其他人員需要使用,就無法完全照顧到我們,如果有固定的場所,固定的樂器,就可以穩定下來了。"貝貝媽媽打算利用募捐的資金,尋找一個合適的場所,同時也為吸納更多的成員打下基礎。提升樂隊的演出水平,還需要聘請專業的音樂老師,貝貝媽媽希望聯系到更多的音樂老師加入到這個樂團當中。
這一樂團的成立,有助于實現這些母親的夢想。不過如何處理公益與商演之間的平衡,這些媽媽們還處在矛盾當中,僅依靠公益演出,依靠捐款,難以讓樂隊持續發展,而商演目前還不具備條件。
而未來只有通過商業演出,才能真正體現一個樂團的價值。正如貝貝媽媽所言,盡管這是一支自閉癥患者組成的樂隊,但是已經融入到社會當中,周邊的人群應該正??创@一支樂隊,以平常心對待自閉癥患者,這才是一個文明社會的體現。
手記?
消除歧視 讓愛接力
自閉癥患者是個特殊的群體。每年的4月2日是"世界自閉癥日",這說明全世界都開始關注這個特殊的群體。在國內,隨著媒體報道的增加,越來越多的自閉癥兒童走出家庭,開始融入這個社會。目前社會上為自閉癥患者提供的條件還有限,還需要政府、愛心機構和人士加入進來。
目前,不少自閉癥患者家庭還是個隱蔽的群體,不少家長不敢面對現實,采取回避的方式避開周圍人群不一樣的目光。貝貝媽媽對此深有體會,她說不少家庭在完成義務教育之后,很少讓孩子走出家門。封閉的家庭不僅限制了孩子的發展,也影響著整個家庭的正常生活。這個樂隊的成員,不少母親原來就是避開周邊人群的視線,獨自照顧孩子的。
如今有了這樣的平臺,每個自閉癥兒童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有了一技之長,也像正常人一樣,可以迎來掌聲,為社會做點有價值的事情。讓自閉癥患者融入社會,過著被尊重的生活,從家庭里面走出來才是自閉癥患者最終的出路。
而這需要社會為其創造較好的外界條件。對于小齡的自閉癥兒童來說,還可以實現正常的入學,有專門的培訓康復機構在做事情,但是對于大齡自閉癥患者來說,缺少這樣的條件,缺少了關注,撫育的重責全部壓在患者家庭身上。
現在通過樂團的形式,為這些大齡自閉癥患者提供了一個展示的平臺,一個對接社會的切口。這種機構具有可復制性,可以吸引更多的自閉癥患者家庭加入。貝貝媽媽希望社會更夠給予理解和關注,給予固定的場所,讓這些自閉癥患者走在一起,凝聚在一起。通過社會的關注,讓這些家庭不再封閉。
正如老人有養老院、孤獨兒童有福利院,這些自閉癥患者也應該有個歸屬于自己的"家園"。
■小常識
自閉癥又稱孤獨癥,被歸類為一種由于神經系統失調導致的發育障礙,不能進行正常的語言表達和社交活動,常做一些刻板和重復性的動作和行為。自閉癥的病因目前仍然未知,很多研究人員認為自閉癥是由基因控制,再由環境因素觸發。
部分自閉癥患者經過診療、實習及特殊教育,可改善他們的社交能力,參與主流教育及社交活動。但以現時醫療科技水平來說,并不可能完全根治自閉癥。
我們能為自閉癥患者做什么?
■作為教師可以
●運用視覺策略以配合學生對視覺信息有較強的反應及理解能力
●盡早建立有組織、有規律的學習環境
●盡早協助學生建立適當有效的溝通技巧
●因應自閉癥學生會執著于一些特定的主題,而順勢引導,作為學習的動力
●提供有利的學習環境,減少學生因噪音、刺光、室溫過高等而影響學習
●利用多種感官協助學生學習,避免一連串長的口頭指令
■作為家長可以
●加深認識自閉癥的真相,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確立信念,堅信孩子受訓后,會比現在進步
●采取正面態度,面對培育孩子的挑戰
●肯定孩子的強項和長處,并發掘及栽培他們的特殊天分,使他們盡展所長,貢獻社會
●與學校及其他專業人士緊密合作
●建立支援網絡,爭取家人體諒,親友支持和社區人士的接納
■作為朋輩可以
●發揮模范作用,協助自閉癥同學投入課堂學習和活動
●透過現實情境中的社交活動,如集體游戲、茶會等,示范和指引自閉癥同學學習和應用社交技巧
●借著朋輩的接納和支援,使自閉癥同學提高社交的意欲
■作為公眾可以
●加深對自閉癥的認識,體諒和支持自閉癥兒童家長面對的困難及挑戰,避免因誤解而責怪家長
●接納和尊重自閉癥人士,不要歧視或戲弄他們
●提供機會讓自閉癥人士融入社會,使他們能跟別人接觸及溝通,克服自閉癥帶來的障礙和社區適應上的困難
撰文:南方日報記者 丁侃
攝影:南方日報記者 魯力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發布本文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用,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本文來源于網絡,其真實性有待考究,僅供讀者參考,點擊文章最后的閱讀原文可到原網站查看。